行政區劃重整推進核心治理現代化,胡志明市擬於市中心設立「西貢坊」

胡志明市行政區劃調整邁入關鍵階段,市內政廳近期提出具體方案,建議於第一郡市中心設立名為「西貢坊」之新行政區劃,同時建議第五郡命名「堤岸坊」(Chợ Lớn),藉由喚醒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,推動都市治理與區域再開發。

根據第一郡提交的行政單位整併方案,原本10個坊級單位將濃縮為4個新坊,透過行政整合強化治理效率與資源整佈,具體劃分如下:

  • 新定坊(Tân Định):整合原「新定坊」與「多高坊」,面積1.62平方公里,人口約6.3萬人。
  • 西貢坊(Sài Gòn):合併原「阮太平坊」第一街區與「濱藝坊」全區,面積2.6平方公里,人口約3.2萬人。
  • 濱城坊(Bến Thành):整合原「濱城坊」、「范五老坊」、「橋翁冷坊」第1與第6街區,以及「阮太平坊」其餘區域,面積1.8平方公里,人口達7.1萬人。
  • 翁冷橋坊(Cầu Ông Lãnh):整合「阮居貞坊」、「橋庫坊」、「高吟坊」及「翁冷橋」其餘區域,面積1.6平方公里,人口為全區最高,約7.8萬人。

第一郡表示,此次調整以行政效能為核心,亦考量現行與未來開發專案之需求,將有助於強化在地治理、公共服務整合、都市發展控制與土地利用彈性。整併後的四大新坊多臨近河道或支流,空間可塑性高,具備長遠都市更新潛力。

同時,胡志明市內政廳亦發函全市22郡縣與首德市,依據越共中央政治局第127號與書記處第137號政策指導,加速制訂坊、社級行政區劃調整方案。命名原則明確:應簡潔易記、具歷史文化意涵,避免重名,並需獲得民意支持。

特別值得關注的是,市府鼓勵復用傳統地名與歷史文化符號,例如將第一郡新設行政單位命名為「西貢坊」、第五郡設立「堤岸坊」,藉以強化城市品牌識別,回應民眾在地情感與文化記憶。新平郡與舊芝縣亦被建議參考在地歷史脈絡,妥善命名合併後行政單位。

在涉及歷史人物命名的提案方面,如第三郡之「武氏六坊」、「黎文士坊」,第十郡之「阮知方坊」,市府亦強調須事前研析、謹慎規劃,並經由公開徵詢民意後方可推動。

此外,市府表示,如有行政界線調整必要、以配合長期都市規劃與建設之需求,也將一併納入未來整併工程,推動行政與建設一體化發展。

本次胡志明市推動之行政區劃重整,除將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與公共行政能量,更可能對城市發展路徑、地產價值重估、基礎設施布局產生深遠影響。隨著行政資源重新配置與歷史地名回歸,不僅將強化城市文化識別,也為相關產業發展釋出政策與土地潛力訊號,值得台灣關注越南市場之不動產投資者、城市治理研究者與基礎建設業者深入評估與布局。

資料來源於:勞動人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