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河內、胡志明市及其他高風險地區,一些重要建築雖已依據抗震標準設計建造,但在強烈震動時仍難以避免牆體開裂、瓷磚破裂等影響。
越南建築抗震設計確保建築安全
在越南,建築物的抗震設計依據各地區的地表加速度值(ag),並遵循相關的建築標準與規範。根據越南標準 TCVN 9386:2012《抗震設計規範》,地表加速度值被劃分為三個等級:
- ag ≥ 0.08g:建築物必須進行完整的抗震計算與構造設計。
- 0.04g ≤ ag < 0.08g:僅需採用經過簡化的抗震措施。
- ag < 0.04g:無需進行抗震設計。
越南的工程師進一步指出,根據目前的地表加速度值,越南的建築物設計能夠承受南部地區接近黎克特制6級、北部地區接近黎克特制7級的地震。
地震後,多處住宅出現裂縫
3月28日13時20分,緬甸發生7級以上強震,導致胡志明市及河內出現震感。其中,胡志明市的震動範圍較廣,影響到多棟高層建築,尤其是第7、8郡及第一郡市中心,震感持續近20秒。

地球物理研究院院長阮春英博士表示,儘管此次地震震央遠在緬甸,但因震級較大,使得越南多個地區均可感受到餘震。雖然越南不像日本、印尼、緬甸或土耳其等國家屬於高頻地震區,但受地殼斷層活動影響,仍可能發生地震,特別是在大規模斷層帶附近地區。
根據地震研究,越南的高地震風險區包括:
- 西北地區:奠邊、萊州、山羅等省位於瀾滄江斷層帶及奠邊-萊州斷層帶,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地震。其中,1935年奠邊曾記錄到6.75級地震。
- 北部及北中部沿海地區:河內、北江、清化、乂安等地鄰近紅河斷層帶及瀑江斷層帶,該區域地震強度通常在4至5.5級,但仍可能引發強烈震動。
- 中南部-西原地區:崑嵩、廣南、平定、富安等省受大型水庫影響,地震頻發。2022年,崑嵩省曾發生4.7級地震。
- 南部地區:雖然風險相對較低,但胡志明市及南部地區仍受遠距斷層影響,可能發生4.5級以下的輕至中等強度地震。
阮春英博士強調,目前河內、胡志明市及其他高風險地區的部分重要建築已依據抗震標準設計,但仍需加強民眾的地震應對指導,特別是在高風險區域。此外,應在都市高層建築內設置地震監測系統,以便精確評估震動強度。然而,河內雖建築密度極高,且擁有眾多重要建築,目前仍缺乏專業的監測系統來量化地震影響。

越南建築的抗震標準
越南建築質量監督局前建築質量管理處長黎文盛表示,地震導致建築物倒塌屬正常現象,影響程度取決於震級、建築抗震設計與地質條件。若建築位於軟土地、泥地或容易發生液化的地區,則地震可能導致地基不穩定,進一步加劇建築損壞。
抗震標準對越南建築至關重要。黎文盛強調,所有建築都應遵循抗震設計標準,以確保建築與使用者的安全,尤其是在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區域。抗震設計不僅是法律規範,更是技術標準,以確保建築免受地震影響。
根據2014年《建築法》(2020年修訂補充)第91條,所有建築均須確保結構穩定性與耐久性,能夠承受地震影響。對於高地震風險地區,建築必須符合抗震設計標準。
此外,根據越南國家建築安全技術規範(QCVN 02:2022/BXD),抗震設計與施工的技術要求包括:
- 地震風險評估:分析建築所在地的地震活動歷史與潛在風險。
- 地震荷載計算:根據地震強度、地基剛度、地質結構及建築高度計算承載力。
- 結構設計:確保建築結構能夠有效抵抗地震,包括承重框架、剪力牆、剛性核心等技術措施,以提高建築耐震能力。
- 設計審批:設計方案須提交建築專業機構審核,確保符合技術與安全標準。
- 施工監管:建築施工需嚴格遵守抗震標準,確保建築品質達標。
根據現行規定,二級以上的公寓樓與集體住宅,屬於對公共安全與利益影響較大的建築,因此須接受省級建築主管部門或越南建築部的專業監管與審核。
黎文盛強調:「所有位於地震風險區的建築,都必須嚴格遵守抗震設計與施工標準。這不僅關係到使用者的安全,更有助於降低財產損失,確保建築的長久穩定性。落實抗震標準是保障建築品質與耐久性的關鍵。」
資料來源於:生活健康報